老外镜头下的中国环境问题每年唯美三月,樱花漫飞之际,美国首都华盛顿都会举行美国首都环境电影节(Environmental FilmFestival in the Nation‘s Capital),因其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被誉为美国三大环境电影节之首。 昨日落下帷幕的美国首都环境电影节,在本年度的展映环节,放映了涉及中国题材的三部影片。其中,《棉花之路》(Cotton Road)的导演兼制片Laura Kisse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 Laura Kisse “让拍摄的素材自己说话” 纪录片《棉花之路》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和中国的江浙两地拍摄,讲述了一条特别的全球贸易产业链,即在美国种植的棉花是如何运到中国,被加工制作成精美的衣服后又销回美国的故事。 导演兼制片Laura Kissel生长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从小家附近的农田里就种植着大量的棉花。她一直很想知道这些棉花收获之后都去了哪里,同时也很好奇为什么商场里卖的 那些服装如此便宜。她深知种植棉花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成本,棉花加工成一件件服装也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但是在美国的商场买到一件衣服的时候,价格往往只有 十几美元。“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就是追寻这些棉花,从播种开始追踪它背后的整个产业链,而这背后的利益链条肯定很有意思。” Kissel介绍。 有人质疑,为什么Kissel的片子里没有标出任何统计数据,比如这些工厂到底排放了多少污染物?Kissel却坚持,用电影影像中灰色的天空、布满灰尘的城市、工人们没有防噪音的耳塞的工厂等,取代了生硬的数据。 “观众如果专注于视觉语言的话,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我喜欢让拍摄的素材自己说话,让观众直观地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Kissel告诉我们。 “最难是找合适拍摄对象和时机” Kissel说,大家可能会以为在中国拍片会遇到很多限制,其实以这部片子的经验,我们在美国遇到的规章制度上的限制比中国还多。比如,我们要拍一些商场卖场的素材,但所有商场都不允许我们拍摄,最后我们只有把设备藏在购物车里偷拍了一点。 在中国拍摄的困难倒不是技术和法律上的限制,对 Kissel的团队来说,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和时机。 比如,打算拍摄一些纺织厂的女工,但是发现她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她们一个月只放一天假,那一天时间她们要用来走亲访友、逛街、剪头发等等。她们往往也不 会想起约好拍摄的事情,因为拍摄在她们的生活中不算最重要的。所以,电影里面在一个女工宿舍里拍的素材,其实是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才拍到的。本来拍摄团队还 打算拍女工们回老家的情景,但她们一年只有过年才回一次家,拍摄时间在夏季,也错过了这个机会。 总之,拍摄的时候有很多计划之外的变化,不过这也是纪录片拍摄的常态。 “中国是个神奇地方 想看想拍的太多” Kissel已经中国拍过两部纪录片。 从拍摄技术上讲,她觉得在美国和在中国拍纪录片的方式是差不多的,拍摄条件也相差无几。当然,她的拍摄团队规模并不大,拍摄设备相对其他电影类型也较为简单,经常自己背着一个摄相机就可以去拍了,所以在中国基本上没遇到过技术上的障碍。 不同点,她觉得在于中美两国带给她的感受。中国是个神奇的地方,每时每刻都在发展都在变化,太多故事在发生,太多人在忙碌,想看想拍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对一个拍摄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你准备把摄像机架在哪儿?因为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很有意思,关键在于你怎么拍摄、你怎么抓住每一个时刻。” Kissel表示。 《棉花之路》海报 其他两部入选的中国题材影片 《寻找圣山》(Searching for Sacred Mountain),是由美国普利策中心资助拍摄的新闻纪实类纪录片。影片探讨了在中国广袤西部的藏族和三江源地区,藏族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上所起的巨大作用,试图将藏族传统宗教的神山圣水崇拜与当地野生自然资源保护联系起来。 另一部为《熊猫回家路 3D版》(Pandas:The Journey Home 3D),是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投资拍摄的。讲述国内首只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的3D纪录片。片子全部在中国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取景拍摄,收录了大熊猫放 归过程中的各种趣事,从科研的角度展示了大熊猫物种保护经历的辛苦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中国题材影片的投资方和导演都是外国人士。中国参与者只担当了联合制片人或联合导演。 首都环境电影节话你知 开年的一部《穹顶之下》,让国人们史无前例地关注雾霾问题,并认识到影像所带来的力量。而在美国从政府到民众,环境问题一直是热点社会议题。美国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影节也倍受关注。环境类电影节通常关注的对象是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保护、科幻、少数民族文化、动物福利、野生动物保护、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等。 以“用电影的力量提高公众对环境议题的认知”为宗旨的美国首都环境电影节,今年是它成功举办的第23年。一共有160部来自全世界13个国家的电影入围,其中3部影片是全球首映,7部是美国首映,8部是老片重映。众多电影人、环境问题专家、国际组织要员、知名环保人士等均受邀观影并参与讨论。 华盛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众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智库和研究机构簇拥着美国白宫和国会,其中有上百个关注环境议题的NGO。 该地区还坐拥乔治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大学等教育机构,其中美国大学有全美闻名的环境电影研究中心,专注拍摄环境纪录片,并有多位奥斯卡纪录片获 奖者助阵。 今年展映的电影以纪录片为主(比如获得2015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讲述刚果维龙加保护区偷猎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纪录片《维龙加》(Virunga)), 还有科幻片(如《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和动画片(《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电影短片等。
本文作者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