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恒的记忆” ——纪念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音乐会筹备侧记 华府网记者 王杰夫 咋暖还寒的初春傍晚八点,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小小的音乐厅挤进了150多个演唱者。临时加座后,音乐厅不得不把前后的门都打开。这个群体是来参与纪念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音乐会的第一次排练。 面对这么多热情的排练者,彭瑜直说没想到,“原计划因为两场雪一推再推,原以为只有100人左右的”。 音乐总监 彭瑜作为这场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有点象生逢其时。 彭瑜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二战六十周年的时候,彭瑜在华府社区的纪念音乐会上演唱过经典曲目;许久以来,他也是华府重要舞台上经常的面孔。似乎是时光把他带到这台音乐会当中,作为他人到中年的一个高峰。 彭瑜说话保留着唱歌时的某种共鸣,那是一种带着热情的声音。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他常常前倾着身子,再加上表意的手势,把桌子的横面占了大半。 彭对音乐会的结构非常熟悉,明显是在心里咀嚼了无数遍。 “以长江为细胞” 音 乐会上下半场各四十分钟。上半场以纪念战争结束为主题,成人合唱团以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四首歌,分别是《旗正飘飘》、《抗敌歌》、《黄水谣》和《龙的 传人》。儿童合唱团演唱三首歌,包括卖报歌》、《五月的鲜花》和《A Song of Peace》。上半场也邀请了肯尼迪演艺中心的男高音歌唱家李毅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青年艺术家班的女高音徐蕾,分别以独唱和合唱的形式演唱经典曲目。这些曲目基本是以钢琴伴奏为主。 上半场最后一首是《A Song of Peace》,以儿童的声音传达和平的愿望,并自然过渡到以“和平”为主题的的下半场。下半场两个主要作品,一个是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以彰显和平欢乐的气氛。第二首则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以烘托音乐会宏大深刻的意义。这两首作品是以大乐队伴奏。 从主题表现来讲,“没有比《欢乐颂》能叫得更响了”,彭瑜说,“但感觉还不够,必须和华裔的身份结合起来”。在他的提议下,最后返场加演一首《长江之歌》,“因为作为华人,无论你生活在哪里,血液里都带着以长江为细胞的气质。长江与每一位都有联系”! “这首歌可以使全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演出者 在《长江之歌》中,彭瑜考虑把儿童合唱团叫回来,并演唱其中最松软、最母性化的部分。“孩子们是下一代,他们代表着未来;由他们来演唱这一部分,音乐色彩、文学色彩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他说的儿童合唱团是综合了华府地区主要儿童合唱团的成员。成人合唱团也以相似的方式组成,包括了黄河、华夏、盛华、童心、立人、台大、清韵、中心及华盛顿等合唱团的团员,也吸纳了一些其他演唱者。 音乐会的筹备在华裔社区引起了很大的热情。原定150位成人的规模,报名迅速达到了200名。 这天晚上排练开始前,彭瑜就对排练者说,“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唱一个大作品,能留下来的作品”。他说的是《欢乐颂》,这首歌很难,音域也很高。 为了达成华裔社区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的表演,主办方请来了上海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兼副团长张亮先生。张亮非常乐意襄助演出,将免费出席,并且将在八月底到达华府进行排练(演出在九月)。与他合作的是华府著名的合唱指挥李美梵。 演出的大乐队主办方準備簽約Fairfax Orchestra,这是华府地区排名第三的专业性乐团。 筹备团队 音乐会是由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和华盛顿诺亚中心联合发起。 诺亚中心負責人呂玫介绍说,現在籌備的情況比半年前好了很多。当时主要的困难是乐队和指挥,现在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目前的主要困难是排练。合唱團總召集人張明文補充到,从这天(3月19号)第一次排练开始到四月结束,成人合唱团总共四次排练,要排完四首歌;从六月份开始,就要每周五晚排练,一直到九月初演 出。成人演员150人,要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排练,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美京华人活动中心主任李志翔说,“我們中心加入筹备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因为中心本身是两岸四地的人构成”。这符合中国人全民族纪念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身份要求。 音乐会定名为“永恒的记忆”,诺亚中心网站上的文件在解题时提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意旨一方面是牢記戰爭的苦難,另一方面强调出对未来“和平”的向往;即所谓“振兴中华民族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的永久和平而祈福”。 为了“永恒的记忆” 这次音乐会是一次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演出。同时,它也具有另一种二重性,音乐性和纪念性。 這天晚上,合唱團連排兩個小時。自稱「惡名在外」的指揮李美梵硬是不准休息,連喝水也嚴格限制,直到這150個人把兩首歌唱順。 彭瑜说,他不担心演出的音乐性,它将是华社演出质量最高的一次。同时,他也希望无论是观众,还是参与者,把这次演出看作是一次纪念性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