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广东行”释放出什么信息
李克强广东考察
李克强考察深圳表达中央继续改革开放决心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翟磊):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李克强总理的第一个工作日、第一次国内考察,从广东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开始。在4日到6日的两天多时间里,总理的足迹从创意工作室到首家互联网银行,从新近获批设立的广东自贸区到电力装备制造出口大企业,从与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座谈到考察城中村危旧房,一路走来,李克强本年度首次外地考察释放出哪些信息?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深圳,一座崛起仅仅30多年的新城市,见证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全进程。莲花山上,李克强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铜像敬献花篮,并与曾经见证邓小平南巡的老同志话改革。 总理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至今听起来振聋发聩。发展是硬道理,今天仍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要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干,闯的、干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完善起来,要允许特区先行先试。 总理说: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打破捆住群众手脚、束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不合理限制,推进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注重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使改革更有质量、发展更加协调,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人民生活不断跃上新台阶。 创新为发展添动力 柴火创客空间、前海微众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公司有着共同的特质:创新,这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李克强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总理说,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必须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发展增添新动力。特别是要注重走活体制机制创新这着棋,推动金融改革迈出新步伐,发展民营银行和普惠金融,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自贸区更大程度开放 上海自贸区设立一年半之后,中国自贸区发展再下三城:天津、福建、广东三个自贸区近日获得全国人大的批准。广东自贸区的设立正值深圳特区设立35周年,三个片区之一就是深圳特区所属的蛇口港。当年的改革开放前沿之地35后再出发,极具象征意义。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总理强调,新区要发挥毗邻港澳优势,推动更大程度开放。 在南沙,工作人员介绍向总理介绍,简政放权使过去耗时近800天的投资审批“万里长征图”成为历史。李克强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就是要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公平竞争,推出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打造现代政府。 出口、产业都要升级 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通过拓展海外电力工程总包市场,公司带动了大量国产电力设备和技术标准走出国门。李克强详细询问国产装备和技术标准“走出去”的进展,并召开外向型企业座谈会,听取对外贸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总理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要以中国装备“走出去”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到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产能合作,实现出口升级、产业升级。 在外向型企业座谈会上,有企业提出在对外贸易中屡遭一些国家不公正待遇。李克强当即表示:你们要把一些普遍问题向相关部门反映,我也会在国家间谈判和政府磋商中直接提出,哪怕是小企业碰到的各种不公正待遇。政府为企业争利就是为国家谋利! 包容发展促公平 广州白云区一处老旧危房上写着“不怕改善少,就怕不改善”,表达出居民希望危旧房早日获得拆迁改造的心愿。李克强来到这里考察,反复征询当地居民意见:“政府想改造这里的危旧房,你们愿不愿意?” 李克强说,我们要的是包容性发展,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生活条件,努力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他们纵向流动提供公平机会,让他们生活有希望,奋斗有回报。 (国际在线) |